永不褪色的精神礼赞——听老党员讲心里话(三)?

胸怀党情,红烛一生
盛 福 兴


   我在198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今年是我入党的第35年。过去的四十余年,我一直奋战在教学工作第一线,对学生有着深厚的感情,对从事的教育事业充满了热爱。
   2004年,我退休了。作为一名受党教育多年的老党员,深感有责任和义务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继续发挥余热,我很乐意将自己的人生经验分享给大家,让年轻人在前行的道路上少走些弯路,成为优秀的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怀着这样的愿望,我加入到校关工委团队,成为大学生成长驿站的一名指导老师。
   作为一名党员,为粮食人才培养辛勤耕耘半生,对粮食事业发展寄托了深厚的感情,希望更多的大学生选择粮食专业。2017年,粮食学院恢复招生,我很荣幸应邀担任粮食学院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希望能为粮食学院建设贡献一份微薄之力,为国家培养更多粮食专业人才。针对一些刚刚进入粮食学院的新生对专业并不太了解,无法意识到粮食专业对于国家的重要性,想要选择转专业,每当接待这类大学生,我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耐心细致地向他们解释粮食是人类生存所需,数量与质量对于健康保障是重要的基础。中国这样的大国,假设每人一天消耗一斤粮食,那么全国一天就需要消耗十三亿斤粮食,可想而知,粮食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是多么的重要。如果国家的粮食储备出现问题,将会对国家造成怎样大的影响。粮食也是一个国家的基础,它不仅在数量上有要求,更重要的是要有质量的保证,因此国家对食品安全非常的重视,期望有关高校培养粮食专业的优秀人才,承担储运、加工、质量分析与监管的工作任务。同时告诉学生不要以为粮食专业不是尖端、肤浅简单,其实粮食与食品质量检测内容丰富,先进技术不断发展,需要我们认真钻研、不断进取,我们也是人类健康的第一道防线,可以称得上是“舌尖上的卫士”。目前,许多粮食企业、食品工厂都对粮食人才需求旺盛,而人才培养的数量与力度跟不上整个行业的发展,大家应该看到粮食行业的良好就业前景,努力提升自己,成为该行业的翘楚,为党、为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羡慕他们有着良好的机遇,国家政治形势稳定,经济发展很快,这一切都给年轻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天地。我的悉心指导和鼓励给他们带去积极的影响,很多来咨询的大学生打消了原先转专业的想法。
    大学生成长驿站给予了我帮助下一代的机会,让我能接触到不同年级、不同类型的学生。在我记忆较为深刻的学生中,有一名学生父亲患肝癌去世,家中上有年老体衰的奶奶,下有年纪尚幼的弟弟。为了养活一家人,做了一辈子农民的母亲不得不每天起早贪黑地干活。家庭遭此磨难,他自觉身上担子很重,压得喘不过气。愁苦不已的他来到成长驿站向我倾诉。在我的建议下,这位同学的母亲在镇上摆起了水果摊,做起了小生意,同时,他自身也一改之前颓废的状态,积极参加学校的活动,努力学习,进入学生会加强对自己进行进一步的锻炼和能力的提高,直到担任学生会主席。
    成长驿站是我发挥余热的最佳平台,如果能有更多的学生愿意通过成长驿站与我交流,我将义无反顾、不遗余力为党培养下一代贡献自己的力量。在成长驿站的工作中我发现,大学生对我们指导老师给予充分的信任,他们愿意把自己的心里话,甚至是隐私,向我们倾诉,让我感到莫大的欣慰和鼓舞。根据驿站工作开展的情况,我也时常思考,怎样更好地发挥余热,更有效地配合主渠道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好地开展大学生成长辅导工作,更充分地发挥成长驿站的作用从而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才。
    近几年,校关工委获得“江苏省先进集体”、“优秀工作团队”等荣誉称号,我也获得了“省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我的思想境界也得到了提高,学到了很多东西。时代在进步,通过与学生们的对话,我对学校的发展和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有了更多的了解。我相信,只要年轻人能抓住机遇,努力奋斗,一定能实现人生价值,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我也相信,在未来的工作中,我还能继续发挥一名老党员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和威望优势,更好地指导学生的思想,帮助他们早日成才,健康成长。
                                                               2018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