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褪色的精神礼赞——听老党员讲心里话(二)?

党性在教学和科研之路闪光

谢春生


    我于197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今年是我入党的第48年。1977年2月,29岁的我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来到当时的镇江船舶工业学校。从1978年到2018年,我参与和经历了改革开放四十年。在这四十年里,无论是镇江市、28365 一365.com亚洲版手机的内涵和外貌,还是科大的教学和科研条件,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看到这种种的改变,我不禁回忆起自己的教学和科研之路。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材料学院的发展是科大发展的缩影。刚刚来到镇江的时候,本想潜心学术的心凉了半截,当时的镇江,道路狭窄,发展落后。那时候的镇江船舶工业学校仅招收几个班的中专生,没有自己所学的专业,更没有科研任务。1978年,乘改革开放的东风,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开始招收本科大学生。刚开始,仅招收焊接专业等3个班,学生只有两三百名,我依然昂扬斗志,全身心投入到了焊接专业的教学工作中,承担起第一届本科生的教学任务,作为刚进校的青年教师承担焊接班“金属学与热处理”课程的教学辅导工作。
    到1998年的时候,为了适应我国船舶工业快速发展的需求,我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专业论证,出差调研,经教育部批准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腐蚀与防护”方向开始招生。经过了艰苦的四年努力之后,我撰写了验收报告等材料,完成了省学位办第一届材料工程专业的验收工作,以优秀的成绩通过了江苏省教育厅学位办的验收。2002年夏,送走了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腐蚀与防护方向的第一届毕业生。1999年初起,我在参加了和校教务处、系领导和老师到上海交大、东大、南理工、南航、江大等高校交流、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在有关部门领导下,将学校教学资源整合,我撰写了材料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材料学” 硕士研究生学位授权点申报书,并反复征求意见修改完善后上报,2000年通过了国务院学位办专家评审,2001年,学校开始招收第一届“材料学” 硕士研究生,实现了广大教师多年奋斗的愿望。2003年,我院的金属热处理和高分子材料专业也开始招生,当时,我担任材料工程系的系主任,负责专业建设,当时最大的困难是新办专业教师严重缺乏,教学实验条件极差,教师们教学任务都很重,我最多的时候一学期要上五门课。为了学院的未来,我和广大教师都选择了坚持。因为,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是每个党员必须具备的品质。
    我为学校奉献了青春和汗水,曾经被评为江苏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连续四年被评为校优秀教师,并获得“镇江市优秀科技人才”、“镇江市劳动模范”、镇江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和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荣誉称号。在我和同事们的不懈努力下,学校及材料学院拥有了一大批天资卓越的学生和师德厚重、专业能力过硬的教师,也拥有了过去所不能想象的良好的教学和科研环境。

不畏辛劳,潜心科研
    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的我对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科研能力有足够的自信。改革开放初期,在刘和法教授的带动下,我们成立了一个科研团队。1985年,我们承担了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高强度高阻尼螺旋桨材料研究”,该项目为“八五”期间国防科技重点预研项目,该研究成果模拟试验成功地将船艇的噪音降低了5分贝。项目获得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
   我在将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方面也做出了一些贡献。当时的宝钢、武钢、鞍钢和本钢等大型钢铁企业一直使用的是进口设备,我和刘和法等老师进行了德国进口设备国产化,为国内众多的钢铁企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并获得了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在民用工业方面,1985年,我国从瑞士引进全自动空罐制造生产线,但是其中的关键配件——焊轮,其进口价格高达每件1.5万元,耗费了国家大量的外汇和企业的生产成本。当我得知这个消息后,开始进行这个关键配件的国产化研究,经过不懈努力,成功研制出该配件,凭借这项成果,我们再次获得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并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效益。
    2007年8月,我主持的科研项目组同时获得了一项江苏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基金项目和一项江苏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这两个项目不但产生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材料学院申报博士点的材料中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我很高兴,作为一名党员,我的努力能为学校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我也相信,在全校所有领导、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将会获得更好的发展。

培养人才,古稀不老
   2011年,我退休了,但我仍然继续担任了多年的研究生导师。在2011年到2015年期间,我指导了近30名本科生的毕业设计,指导了十余名研究生完成学业,2015年,两名硕士研究生同时获得国家教育部“全国优秀研究生”称号。今年,我担任张家港校区“冶金工程”硕士研究生学位点的教学督导专家。几十年来,我一直坚持积极吸收青年教师参加自己的科研团队,因为我认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有责任和义务为培养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出力,应该将自己毕生积累的教学和科研经验无私传授给他们。党、国家和学校的未来都寄托在青年人的身上,我希望我能极尽所能,发挥余热,为学校培养出新的一批优秀青年教师。
    回想改革开放的四十年,我感慨万千,当代年轻人赶上了一个好时代。如果说当年的我们是奠基者,那么现在的他们就是开拓者。作为老一辈教师和科研工作者,我始终牢记共产党员的身份,奋力拼搏,无私奉献,在艰苦的环境中完成了许多艰巨的教学和科研任务。希望当代的青年教师要不断拼搏,潜心科研,做出更加优异的成绩。我衷心地希望,在校党委领导下,我校在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等方面不断取得更加辉煌的成果。
                                                                      2018年6月